经验内容

分享那些年我给女儿读过的绘本

发表人:球球妈08月15 15:25类别:玩具早教

  都说女儿要富养。我的理解是,富养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和情感上。女孩子眼界广了,心胸开阔了,不怕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所以我从宝宝四个月开始就坚持每天给女儿读绘本,就是为了充实她的精神世界,也培养她爱读书的好习惯。看到很多妈咪吐槽各种经验,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我给女儿读过的绘本。


 绘本不会有直接的功利效果:学到多少个字?学到什么知识?但是绘本会给宝宝带来快乐,还有可贵的勇气、友情、亲情,我们平时怎么讲可能宝宝也不会太懂的大道理,并且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悲的。


  通常绘本的图大于文字,也就是图的部分比文字要多,文字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图都是名家手绘画,有各种不一样的画风,鲜艳的,黑白的,粗犷的,细腻的,触发小朋友的想象能力。读绘本,并非读书,而是读图。同样的一幅图,各人理解都不会一样。很少的文字,却能概括图的中心思想,让人感触万分。也有一些绘本,是没有字的,但是内容却一样精彩。

 我女儿现在三岁,来分享一下最近读的绘本以及以前读的一些比较经典的绘本。


 1,我和我的脚踏车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非常希望能有一辆小一点的跟小伙伴一样的脚踏车,因为他的脚踏车是旧旧的大人的,对于他来说太大了,无法追赶他的小伙伴。妈妈答应他考入前三名的话就给他买,但是当他考了一个满分兴奋跑回家告诉妈妈时,妈妈却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我曾经以为光着脚没鞋穿是很丢脸的事,但是当我看到街边没有脚的乞丐时,才觉得原来光着脚也是件很幸福的事。读到这里我怕女儿不懂(她今年四岁),就解释了一下说:别人有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有。她说:反正我有小熊,小文没有(小文是班上的同学化名),不过她有小兔子。这时我觉得她其实比我理解得还透彻,谁说小孩子不懂事呢?最后故事中的小男孩没有要新的脚踏车,而是要了一盒蜡笔,并且把旧车油成了红色,这样看起来漂亮多了,以后的日子,他就每天骑着这部脚踏车了。


2,《我讨厌妈妈》

 书中的小兔子讨厌妈妈,是因为她一到周末就睡懒觉不肯起床,等到她肚子好饿了都不起来。。。老是叫他快点快点,但是她自己却很拖拉;还很容易就生气,揍人。。。还不能跟他结婚,说等他长大了也不能跟他结婚。。。。。因此,小兔子决定离家出走,他先关上门,但是没多久却又回来,说忘了拿自己的小球,还顺便问了一下妈妈有没有想他,妈妈回答:当然想啦~小兔子不讨厌妈妈了。看完了,我也感觉自己是一位非常令人讨厌的妈妈呢~~妈妈们,好好反省下啦~~

 

3,会飞的抱抱

 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小猪奶奶的生日快到了,妈妈问他要送什么给奶奶,他说要送一个很大很大的拥抱给奶奶,妈妈以为他想送的是一幅画,但是原来他想送的是真实的拥抱,他跟妈妈一起来到了邮局,邮递员们要怎么传递这个很大很大的拥抱呢。。。最终奶奶收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拥抱,她寄回一个很甜的吻给小猪。


 讲这本书要解释的并非是怎么传递拥抱,可能我们大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小孩子却认为非常正常,因此,女儿并没有对小猪寄这个拥抱有什么疑问,而是对那贴在信封上的邮票产生了兴趣,我解释了很久这个邮票不是小猪的照片,她拍过一些一寸两寸的那些照片以为是那些,最后动用了自己以前的邮集,才让她明白什么是邮票。的确,在这个年代,还有多少人会写信,收到信呢?玩浪漫和广告除外~


 

4,点点点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当然只是对于童心未泯的小朋友来说,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可能觉得有点弱智吧,也可能很多妈妈一拿到这本书就直接跳过去PASS掉了,这会非常可惜,因为,小朋友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他们相信这本书真的有魔力,可以点一点,小圆点就变多变少,再点一点,小圆点的颜色会变,再点一点,小圆点的排列位置会跳换,甚至摇一摇,小圆点会撒开,倒立一下,小圆点位会往下倾斜。。。。。。这本书我只给我女儿讲了一遍,但是她自己在那里玩了一个晚上,不厌其烦的点啊点,摇啊摇,哈哈大笑说:妈妈,这本书太好玩了!小朋友的世界之所以比我们多一点欢乐,因为他们相信魔法。

 

5,我的爸爸叫焦尼

这是一本关于父母离异的小男孩的故事,至于父母为什么离异,文中并没有提到,这本绘本虽然读起来觉得很伤感,小男孩强烈希望跟爸爸呆久一点的感觉,爸爸难以掩盖对他的疼爱,让人感受到爱还有无奈。


  第一个画面出现的是一个狐独的小男孩站在站台,但是他看起来很开心很期待火车的到来,因为他的爸爸将坐这趟火车来看他。他的爸爸是在另一个城市,名字叫焦尼。

 

  女儿还不能理解这个故事,她静静听我讲,略有所思。当我向女儿解释说这个小男孩的爸爸住在另一个城市,平时没有时间陪他。她就问为什么要在另一个城市啊?不能跟他和妈妈住在一起吗?我不舍得说这个爸爸妈妈已经分开了,只能说可能是因为爸爸的工作需要吧。如果这本书能够保存下去,我真的很希望她长大成人之后,再好好看看这本书,在结婚之前好好考虑清楚她要嫁的那个人是否可以跟她一直走下去。。。因为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

 6,完美的小狗阿波罗

 这套书一共有两册,《完美的小狗阿波罗》以及《完美的小狗阿波罗我会数数》,非常好玩,这只叫阿波罗的小狗身体很长,而且很聪明,会摆各种数字的姿势,我跟女儿都很喜欢它,不知道真的有没有长得像这样的小狗,不过我们家还是不敢养狗~~

  我想这套书也非常适合那些喜欢让孩子多学点东西的妈妈~~哈哈,这个可以教数数,从1数到10,并且还可以教会宝宝前面、中间、后面,上面、下面,一些方位的知识,并且相当有趣,一点都不枯燥。

 
7,,《女巫温妮》系列

我们买的是一套7册、的,里面有《女巫温妮》、《冬天的温妮》、《温妮与午夜小飞龙》、《温妮又飞起来了》、《温妮在海边》、《温妮的新电脑》、《温妮的魔法棒》。

  温妮的女巫形象非常有趣,小朋友一看到时就忍不住笑了,实在是太可爱了,连大人都喜欢。《冬天的温妮》说的是温妮受不了冬天的寒冷,就施魔法让自己的花园变成了夏天,但是正当她想舒服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夏天时,人们蜂拥而至,抢着进来分享这个冬日的夏天。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为了回复平静的生活,温妮不得不再施魔法让一切回复原样。。。无论什么东西,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方法。


  我女儿非常喜欢这套书,这套书每一册都反复讲了七八遍,最后她还吵着要一个像温妮那样的会飞的扫帚~~

 

8,亨利散步去菲其堡

 这是一本大人看也会很有启发的书。本书的创作题材取自亨利·大卫·梭罗的《湖滨散记》,故事描述亨利和他的朋友在各自的选择里经历截然不同的生命风景。有一天,亨利和他的朋友决定去菲其堡。这一段路程有30哩远,两个人决定以不同方式看谁先抵达。亨利选择徒步旅行,亨利的朋友选择赚钱买车票前往。书中以左右页对照方式呈现:他的朋友在菜园拔除杂草,亨利在蒐集花草;他的朋友在粉刷栅栏,亨利在欣赏石头;他的朋友在搬书柜,亨利则是在眺望远景。两个人的不同途径,表现了郊外里亨利的从容与城镇中朋友的忙录,留予我们反观日常生活的方式,思考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体验与收获。

 

9, 艾玛画画

  书的封面是一位老奶奶,我看到时想:这位难道就是书中的主角艾玛?哦,这是一个著名画家的故事吗?但是读完后才知并非如此,主人公是一位对画画完全不懂的老奶奶,为了想画出自己脑海里的村庄,在晚安时拿起画笔来画画,终于画出了她记忆深处的村庄,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画了好多好多,并且享乐其中,当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做一件事时效果会出奇的好,但也有好多人因为生活的残酷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不温不热的工作生活着。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位奶奶的画,叫我读了好几遍,她说:妈妈为什么这个老奶奶画了那么多小村庄啊,我也想去这些美丽的村庄看看。


 因为这本书,我想让她了解一下村庄,我们去了一趟婺源,她在那里玩得很开心。

10, 团圆

 故事是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来讲述的,她的爸爸在外地建房子,一年才回一次家,在年前回来,在年后又离开。当爸爸刚回来时,因为长满了胡子,好久没见,她觉得好陌生,当爸爸剪完头发,刮完胡子,她高兴地发现:爸爸又是以前那个爸爸了,当然爸爸也给她跟妈妈带了礼物。过年了,包汤圆,小女孩吃到了包有幸运硬币的汤圆非常开心,她把这个硬币当成是宝贝,也跟别的小朋友显耀,当硬币找不到时,她非常不开心,后来发现没丢欣喜若狂。年过了,爸爸也要走了,爸爸坐着绑鞋带非常不舍,妈妈别过头去抹眼泪,小女孩低头略有所思,走的时侯她把她的幸运硬币送给了爸爸,希望他明年还回来一起包汤圆。


 我女儿非常喜欢这本书,我不知道她是否能够理解书里面的内容,因为她没有这样的经历,她比书中的小女孩幸福的是爸爸妈妈现在都在身边,除去小时侯有段时间我们把她丢在了老家。她叫我读了好几遍,并且她很喜欢书上小女孩的小辫子,之后就一直叫我扎那种辫子了。

 
分享到:
评论一下?
  • 全部评论5
  • balabala

    我家小宝最喜欢听女巫温妮系列故事了,老公每天晚上都讲一段

    09月16 23:53
  • jun2013

    谢谢球球妈分享,上次特意去书城好像没有看到这一些书,要是能列出在书的链接地址就更好了, 我省自己得去找。

    08月25 18:08
  • 球球妈

    我一般是在书城看好,然后到亚马逊一起买。每次买都是十几本,看完好有成就感。现在家里书架光宝宝的书就一个大书架。

    小雪妈:楼主是在哪里买书啊?书店买的还是在网上买的,或者是租的?感觉你好会挑书
    08月16 10:23
  • 小雪妈

    楼主是在哪里买书啊?书店买的还是在网上买的,或者是租的?感觉你好会挑书

    08月15 16:27
  • 畅畅

    这些绘本都好有爱,收藏起来买给女儿一起读,有几本我们已经读过了。

    08月15 16:23